咱们中国海空军现役战机家族里面,有几款装备现在落在个尴尬境地,咋说呢,有点“青黄不接”的味儿。说的就是那差不多100架的苏-30系列战机,再加上70架左右的歼-15A舰载机。这些重型战机,你别看它不咋滴,放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,那都是主力中的主力。不过放在咱解放军那儿呢,面对越来越多的四代半战机和隐身战机,它们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了。
咱们先来聊聊这百架苏-30,包含苏-30MKK和MK2这两个型号。说实话,这些双座的大块头战机当年刚拿到手时,那叫一个风光,地面打击能力杠杠的,能挂的弹药也多。但时间一晃,最后一批交付都快二十年了,飞机的老化问题摆在眼前不容忽视。再说了,俄制战机本身升级的余地就不大,航电系统跟不上新武器的升级换代。尤其是海军航空兵手里那24架苏-30MK2,随着海军越来越把任务转给舰载机,这些飞机的位置更是变得尴尬。要是给这些“老伙计”做大修大改,花费可不小,性价比实在不咋地,所以估计就保持现状,继续飞几年,到了时候再光荣退休。
说起这70架歼-15A舰载机,那故事可有得聊。它们从2013年左右开始服役,平均机龄才12年,正当壮年。作为国产的,歼-15A在航电兼容和升级空间上,比苏-30那一套强了不少,改装起来也轻松得多。问题在于,歼-15A是专门为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甲板量身打造的,而新上阵的福建舰用的是电磁弹射系统,对应的是弹射型的歼-15T和隐身的歼-35。
这事儿关键就在,歼-15A因为机身结构的缘故,根本改不了成弹射版本。就算砸钱升级,也只能乖乖服役在那两艘滑跃甲板的航母身上。可最近的训练画面一出乎意料,专门给弹射航母设计的歼-15T,竟然能在滑跃甲板上照样起降!这下好了,舰载机能跨不同航母通用,作战灵活性瞬间up了不少。
这样一来,歼-15A升级的紧迫感就没那么强了。尽管这些老伙计还能坚持飞十几年,但眼下看着,可能还是按兵不动继续服役,或者等歼-15T的数量跟上了,再转成岸基训练机用。这样既能稳住战斗力,也能让现有装备物尽其用。
中国航母技术发展的节奏,真是让不少人都没想到。福建舰之后,新一代航母肯定都走弹射器路线,滑跃甲板那一套估计不会再用。这就让歼-15A这款专门为滑跃甲板设计的舰载机,日子变得越来越难过。不过,说实话,山东舰和辽宁舰这两艘中大型航母,实力还挺扎实,未来几十年照样能干活,给它们留几架专属舰载机也是挺合算的。
现代军事装备更新换代这事儿,真挺有趣,常常新技术一冒头,那些还算“年青”的装备就被迫提前“退役”了。咱们中国海空军现在正经历飞速升级,四代半战机超过700架,五代机也开始大批量入列,更别说六代机都已经在试飞了。放在这大背景下,早期四代机的性能差距真是越来越明显了。
不过呢,这些重型战机依旧有它们的用处。剩下的寿命还得有十多年,作为远航大载弹的重武器,它们在咱们辽阔的领空和海域执行任务时候,还是挺关键的。眼下,它们还担着一部分前线战备活儿,直接就退役,这事儿确实不咋现实。
军事科技发展就是这么个道理,新一代装备蹭蹭往前窜,并不代表老装备性能变差了,而是新装备的提升太猛。咱们中国航空装备发展迅速,有些中期型号就夹在中间,既不算顶尖,也不至于废弃,真是叫人左右为难。
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看,把有限的升级资源投到更有潜力的平台上,是个明智的决定。就拿歼-11B来说,300多架机型正全面升级成四代半水平的歼-11BG。而那些早期的苏-27和歼-11A,设计年代久远,升级空间有限,已经不适合再折腾了。
说到底,这170架战机很大概率不会再搞大刀阔斧的升级了,大概就是保持现状用到服役年限结束,或者转身变成训练机。这招既满足了眼下的战斗力需求,又放眼未来发展,展现了咱解放军那种稳扎稳打、脚踏实地的小步快跑作风。
军事装备的发展可不是光换个新玩意儿那么简单,里面牵扯的技术、钱袋子和战略安排,可是一大堆复杂的活儿。咱们中国海空军在换战机这事儿上用的差异化策略,真就体现了他们那种系统化的智慧。
盯着这些战机的发展趋势,咱们也能一窥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打法:既稳扎稳打换新装备,又紧盯性价比,不会一味地追求最新最炫。这种务实劲儿,恐怕比光有个最新型号更管用。
金谷子配资,兰州配资平台,买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